找到相关内容143篇,用时2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

          【内容提要】大乘唯识是印度重要的佛学流派,其对人生宇宙的精微分析和玲珑剔透的揭示,不仅令信佛者明理见性,给佛者指明了修行旨津;也令众多爱好智慧者为之折服。本文针对“大乘非佛说”等论调...大乘佛教发展到瑜伽行派阶段时,该派学者引进了阿赖耶识的概念(此概念最初见于《大乘阿毗达磨经》),并以此概念为中心,构筑了恢宏的唯识体系,贯彻始终的是唯识中道的思想。其中,对部派佛学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4341105.html
  • 荒漠佛国悲风

    的著作正在玷污着人类最后一片高雅精神家园。佛教学术界也出现了不懂中观而评论罗什大师,不唯识而妄谈玄奘,不谐藏语而指点藏传佛教的种种怪诞现象。我不仅在担忧罗什学术衣钵是否还有传承者之余,感慨...递也。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矣。尚拘渐教食杂三净。洁清耽玩人以功竞。”对龟兹故国佛教的历史和当时的现状,玄奘大师也作了十分有价值的记载:“...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4941108.html
  • 《安慧释》梵汉对照

      说明:因为技术原因这里只能放上汉文,请谅解。   按:世亲的《唯识三十颂》是唯识的基本著作,当时曾有许多论师为之作注,著名的有十大论师。玄奘法师译出《三十颂》后,采纳窥基的建议,以护法的观点...现在笔者重新翻译,只希望为读者多提供一个参考资料,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这部珍贵的注释。   始造《唯识三十颂》,为使对人无我和法无我不认识和认识错误的人们,对人无我和法无我得到正确的认识。而且,证得人...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141361.html
  • 元晓“和诤”理论与义天“圆融”思想

    ,异相、灭相为第六识位,彻底地试图将《起信》与唯识相融会。   元晓意图论证《起信论》与唯识及其他宗派学说的无矛盾性,以此实证和会一心的精神,体现出他“和诤”论的虚空包容观。另外,《元晓疏》 在开篇...乾坤,兼两辙,方曰通人。’是知不《俱舍》,不知小乘之说;不唯识,宁见始教之宗;不《起信》,岂明终顿之理;不华严,难入圆融之门。良以浅不至深,深必该灭,理数之然也。故经偈云:‘无力饮池河,讵能...

    魏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641523.html
  • 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不一,圣典也隐显有异,有无可适从之感。于是,玄奘发心西往印度求法。  (二)玄奘西游   玄奘几次申请出国未能获准,于是偷渡出国,到达印度,遍唯识各家学说。   二、法相宗的建立  (一)玄奘返华  ...大乘中观宗佛教、大乘唯识宗佛教两大根本宗系。   四、中国佛教传统宗系的起始  (一)早期学派  (1)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一直未形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242071.html
  • 王雷泉编:悲愤而后有——欧阳竟无文集(5)

      说教三  毕竟空义,无所云教。而众生不知,方便大悲,教乃权立。是故染净之谓教,是为教中之义。是故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之谓教,是为教中之法。今所详说,说取舍义,说唯识、唯智、涅槃之。其五法三性,识及无我,如是诸法,适于其中随宜而说,不复更详。舍染取净,诠以三德涅槃。则舍染义为解脱义,离二障空二取,因之有唯识。以舍染而取净义,为般若义,不戏论观实相,因之有唯智。取净义为法身义,染亦是...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144213.html
  •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以《佛性论》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世亲造,不如说是与真谛有关了。”(注4)。在这里,我要指出,如果我们接受宇井伯寿的看法:认为真谛和安慧一致,而代表了绍承“世亲唯识古学成份”的学者,而与护法所发挥的世亲异说的妄识论系统判然有别(注5)也就是说:真谛是世亲唯识古义成份的阐释。那么,《佛性论》不论是真谛 页210 述作,或是真谛根据世亲的梵文著作本而翻译,或是真谛在此翻译时也加入了他自已的释论而不加分别的杂糅在一起(一如真谛...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245691.html
  • 圣严法师著:日本佛教史(2)

    后者,有法相宗的藏俊、觉宪、贞庆、戒如,相承弘律。戒如门下则有觉盛、有严、圆晴、睿尊,号称戒如门下之四杰。  觉盛字律(西纪一一九三──一二四九),先于兴福寺唯识及俱舍,因概于律门不振而发心以扶律为...──八○六,唐德宗贞元十年至唐宪宗元和元年),除了亲近惠果,又在醴泉寺向罽宾僧般若及牟尼室利悉昙;从南天竺的婆罗门僧梵语;韩方明授其书法。当他回国之时,携去经论章疏二百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图像十铺...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545978.html
  • 佛教对中日文化影响之比较

    成道教,自 称为“天师”,始有中国之道教。自此以后道教与儒家并行在中国发展。道教对中国之医药发展贡献尤为伟 大。[19]   总之,相应日本大化革新前之时期,随印度佛教传入,除了文学、音乐,唯识思想...中国佛教各宗,在日本均已繁衍。   三论宗由高句丽僧慧灌于天武天皇9年(681年)传入日本,慧灌首入唐随吉藏三论。元兴寺道照入唐求 法,依玄奘唯识13年,于天智天皇4年(665年)回国传法相宗。亦...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3.html
  • 宽忍法师著:佛教手册(10)

    唯识,后赴日本,弘演法相宗义。 华严宗方面,有新罗僧义湘(625~702)于龙朔元年(661)来长安,往终南山至相寺,从智俨《华严》妙旨,时与贤首法藏同学,相与钻研,咸亨二年(671)还归本国,...联谊会香港区会(总部设在曼谷)等国际性组织,比丘尼组织有东莲觉社、佛教大光园、般若精舍、慈航精舍、志莲净苑等,显宗组织有香港正觉莲社、香海莲社、菩提,会、普慧莲社等,达数百之众;密宗组织有金刚乘佛学会...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948163.html